截至2022年底杠杆与爆仓,我国充电桩保有量达495万个,其中公共充电桩173万个(直流快充占比42.3%),家庭随车配建充电桩322万个,形成“家庭充电为主、公共快充为辅”的格局。
目前,公共快充桩功率普遍提升至120千瓦,部分达240千瓦,但小功率直流桩(7kW-60kW)因适配场景和成本优势,开始在商超、写字楼、景区等驻地场景试点应用。
此外,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3000万辆,同时,家庭充电需求增长将推动小功率直流桩在社区、园区等场景普及。
所以,小编认为,在未来,小功率充电桩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,交流充电桩或将逐步淘汰。
1、车企推动:
蔚来、极越等品牌已取消交流充电口,通过小功率直流桩替代,降低成本并简化设计。小功率直流桩可简化车载充电机(OBC),降低车辆成本,同时满足用户“短时快充”需求(如商超停留1-3小时)。
展开剩余59%2、 政策导向:
新国标(2022年)将直流接口功率向下兼容交流(如16A/32A),推动交流桩向直流转换。主流产品功率覆盖7kW-60kW,未来或向更高功率兼容(如800V平台)发展,以适应电池容量提升。并通过大数据优化布局,结合光伏、储能实现绿色充电,提升电网协同能力。
此外,2025年充电桩市场规模或突破1800亿元,小功率直流桩因适配多元场景,将成为“千家万户”的标配,预计占比显著提升。
不过,交流充电桩在短期仍不可被替代,比如在偏远地区、无桩场景仍依赖220V交流电,便携式直流充电器或成为过渡方案。而且,据统计,截至2023年5月,公共交流桩占比60%,完全替代需时间。
总之,不管是专家预测杠杆与爆仓,还是行业共识,长期来看,直流充电将逐步统一市场,但交流桩可能作为应急补充保留,尤其在电力基础设施薄弱的区域。但不可否认,小功率直流充电桩凭借场景适配性、成本优势及技术迭代,将成为未来充电市场的核心增长点,推动行业向高效、智能方向发展。交流充电桩将逐步退出,但短期内仍需并存以满足多样化需求。统一标准与技术升级是实现全面兼容的关键。
▌作者介绍:徐昌国,男,现任职于浙江瑞银电子有限公司(工业事业部),主要负责新能源电力计量仪表(充电桩电能表等)技术咨询及推广。 发布于:浙江省